工信部出台最严强制规范,车企不许通过 OTA 瞒车辆缺陷,车主违规使用驾驶辅助功能将自动锁止
2025年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与技术指南》,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管理作出系统性制度安排。该文件针对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应用中暴露的"系统边界模糊""驾驶员滥用功能"等安全隐患,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要求车企在6月1日前完成已上市产品技术参数补报。

新规首次以技术指南形式明确智能驾驶系统运行边界,要求企业必须验证车辆对道路类型、基础设施、天气条件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响应能力。当系统探测到超出设计运行域时,须通过声光警示、减速等分级策略提醒驾驶员接管,若驾驶员持续违规操作,系统须强制退出驾驶辅助功能。

"这相当于给自动驾驶技术装上'电子围栏'。"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袁宇指出,新规中关于系统边界的量化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特别是针对驾驶员滥用L2级辅助驾驶的"拿水瓶骗监测"等危险行为,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事前预防。

根据文件要求,车企申报新产品需提交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OTA升级的38项技术参数,涉及感知硬件配置、算法逻辑等核心数据。市场监管总局将建立"沙盒监管"机制,对已上市产品开展深度测试,重点验证极端场景下的安全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对OTA升级实施分类管理:涉及自动驾驶功能变更的升级需重新申报准入,普通功能升级需双部门备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张相雨表示,此举有效防范车企通过远程升级掩盖产品缺陷,去年某新能源品牌"刹车失灵"事件后,监管部门已建立OTA升级追溯机制。
文件要求已获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需在6月1日前补充技术参数,涉及全国在售的127款智能驾驶车型。某自主品牌技术负责人透露,部分老款车型的感知系统可能难以满足新规要求,企业正在评估硬件改造可行性。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新规实施后将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参数虚标""违规升级"等行为。数据显示,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加47%,其中62%的缺陷通过OTA方式消除,暴露出监管漏洞。
相关推荐
-
检测机构“放水” 超标车“带病上路”——机动车环检造假乱象调查
作者:王成 吴剑锋 2025.02.14
-
新能源车充电“占位费”应明明白白收取
作者:江德斌 2024.09.12
-
极狐致歉:工作人员处理不当
作者:吴遇利 2024.07.26
投诉爆料 /Complaint
投诉最新爆料,了解更多资讯
- 田女士投诉宝贝1+1儿童摄影
- 田女士投诉京东商城商品页面承诺闪电退款 实则欺骗消费者
- 欧先生投诉哈尔滨龙晟雷克萨斯销售有限公司
- 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区松浦关建国协A区八号门收钱不发货 言语辱骂威胁
- 哈尔滨新世纪家得乐商贸有限公司松浦店价格欺诈
- 肇源县肇源镇小兵裕德电动车商店消费欺诈,假冒伪劣
- 中国太平保险哈尔滨分公司保险问题
- 深圳市诺德粤通科技有限公司注销ETC事宜
- 黑龙江省金凯利建文化传媒不履行合同
- 齐市新天地房地产公司 龙江银行不给800户居民办房证
- 高先生投诉七台河客运总站强制四岁儿童购买成人车票
- 林先生投诉哈尔滨广发银行违规贷款欺骗消费者
- 500户居民投诉哈尔滨市住建局 城管局不作为 危房私自窗改门
热点新闻 /Hot news
当下时事热点,快速了解
相关推荐 /recommend
相关推荐新闻,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