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消费网 - 企业风采 - 中国人寿寿险提示您: 筑牢信息安全防线守护您的金融隐私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指南

中国人寿寿险提示您: 筑牢信息安全防线守护您的金融隐私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指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

更新时间:2025-09-18 17:47

一、什么是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包括:鉴别信息、金融交易信息、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借贷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请记住:这些信息如同您的“经济身份证”,务必妥善保管!

定义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JR/T0171-2020),自2020年2月13日实施。

二、信息泄露,危害巨大!

个人金融信息泄露可能让您陷入重重危机,包括:

1.财产安全受侵害:

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您的信息进行盗刷、诈骗、恶意贷款,导致您的直接经济损失。

2.个人信誉受损:

被冒名办理贷款、信用卡后造成逾期,会严重损害您的个人征信记录,影响未来贷款、出行等。

3.正常生活受骚扰:

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推销广告源源不断,甚至可能被用于实施“精准诈骗”。

4.人身安全隐忧:

家庭住址、行踪轨迹等敏感信息泄露,可能带来人身安全隐患。

三、典型案例警示

案例1: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王先生接到自称“XX保险客服”的电话,准确报出了他的保单信息,并以“保单升级”、“误操作需退款”为由,诱导他提供短信验证码,最终盗刷其银行卡数万元。

警示:切勿轻信任何自称客服的来电,绝不透露验证码!一切操作请通过官方APP或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案例2:钓鱼链接盗取信息

李女士收到一条“保单红利领取”的短信,点击其中的链接后,进入一个仿冒的官网页面,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和密码,导致信息全部被盗。

警示:切勿轻易点击陌生链接!办理业务请通过官方渠道(官方APP、微信公众号、拨打官方客服电话)。

四、个人金融信息风险防范“六不要”

1.不要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

2.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等。

3.不要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

4.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尤其要注意谨慎扫描二维码。

5.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不要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6.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及时销毁,以防个人金融信息被破译。(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 供稿)

您的权益,我们共同守护!官方客服热线:95519


分享:
(新闻录入:蒙奇奇 责任编辑:刘思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