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养生酒”变“夺命汤” 随性自泡药酒可能很危险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孟刚)近年来,追求“纯天然”“古法酿造”“养生方”的风气让自酿酒、自泡药酒成为许多家庭和亲友聚会中的一抹独特风景。然而,在这份看似天然、养生的情怀背后,却暗藏着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风险,稍有不慎,这杯“惬意”就可能变成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
自酿酒中毒事件不少
不久前,北京一位老人饮用泡有曼陀罗种子的药酒后,半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经120紧急送医抢救才得以脱险。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因自泡药酒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并不鲜见。
据媒体报道,江苏淮安60岁的老杜听信偏方,将曼陀罗花浸泡于白酒中。饮用三两后,他出现手舞足蹈、胡言乱语等幻觉,并伴随瞳孔放大、心律失常,被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生在其尿液中检出曼陀罗所含的阿托品成分。
2024年,广州的叶先生在聚餐后突发恶心呕吐、晕厥,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一度心跳骤停。经全力抢救才挽回生命。事后查明,罪魁祸首是饮用了朋友珍藏的成分不明的养生药酒。
同年,上海58岁的李先生在与亲友聚餐时,喝下一杯含有川乌、草乌的自制药酒,随即出现胸闷、心悸、口唇麻木、抽搐等一系列严重反应。医护团队确诊其为急性乌头碱中毒,所幸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
有关部门曾多次发布提示,明确指出自泡药酒中毒已成为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
自酿酒的毒从何而来
药酒,顾名思义就是用中药饮片等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纯粮白酒酿造而成的,也有部分药酒是由黄酒、乙醇以及葡萄酒等制作而成。
自泡药酒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对原料、工艺和知识有极高要求。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副教授张聪介绍说,中药材种类繁多,很多形态相似,非专业人士往往难以辨别。以乌头类植物为例,我国一些省份民间认为该类植物有祛风寒、进补的作用,多在冬季自行炖煮或泡酒食用。由于该类药材毒性极强,国务院制定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将其列入管理,一般要在炮制后方可作为药物使用,且购买和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禁止应用在餐饮服务、集体食堂或家庭烹饪中。
此外,不少人盲目相信偏方,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从未经过科学验证。不同的药材有其复杂的配伍禁忌,随意混合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毒素。
针对自酿酒,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提示称,自酿酒在酿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甲醇和杂醇油。工业化生产有严格的工艺去除这些有害物质,自酿酒则无法有效控制。过量摄入甲醇会损伤视神经,导致失明甚至死亡;杂醇油则会引起头痛、恶心,并长期损害肝脏。此外,酒精是有机溶剂,若使用非食品级塑料瓶盛装,塑化剂等有害物质会溶出;若容器消毒不彻底,还可能导致杂菌污染、霉菌滋生。
自泡药酒要科学谨慎
11月5日,记者在网络平台搜索,看到一些商家在售卖自制的药酒,这些产品多主打“壮阳”功效,部分产品从图片看无标签标识。
针对自泡药酒,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张继春认为,药酒是药,不是酒。她强调,药酒是含有药物成分的制剂,属于“药”的范畴,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很多人以为泡药酒简单,抓把药材往里一扔就行。实际上,中药材的配伍非常复杂,“十八反”“十九畏”等禁忌必须遵守,否则不仅无效,还可能产生剧毒。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大众自行泡制药酒要科学谨慎,不饮用不明中药材泡制的酒,谨防食物中毒。不购买、不饮用无标签标识、浸泡药材成分不清不明的泡制酒;食品经营单位必须严格守法,不得非法经营用中药材泡制的酒。
张聪提醒说,自泡药酒要区别外用和内服,能外用的不一定能内服,尤其是含有有毒药物的外用药酒,通常都是禁止内服的。无论内服还是外用,药酒配方均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符合适应证,注意禁忌人群和禁忌病证。药酒,重点在药,相当于在应用药物,因此需要注意剂量、频次、疗程、使用注意等,这些均应当遵医嘱。不能听信民间传闻的养生保健药物,尤其是已知有毒性的药物,不应擅自应用。饮酒伤肝,能有其他剂型代替酒剂,就不应用酒剂。
市场监管还提醒,进食药膳或药酒后一旦出现恶心、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黑咖啡减肥神话调查:明星代言多为AI合成 真正“燃脂”效果有限
作者:李建 2025.06.18
-
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联合警示:远离“包治百病”保健品
作者:任震宇 2025.04.30
-
如何规避室内空气检测治理陷阱?中消协发布提示
作者:齐志明 2025.01.13
投诉爆料 /Complaint
投诉最新爆料,了解更多资讯
- 田女士投诉宝贝1+1儿童摄影
- 田女士投诉京东商城商品页面承诺闪电退款 实则欺骗消费者
- 欧先生投诉哈尔滨龙晟雷克萨斯销售有限公司
- 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区松浦关建国协A区八号门收钱不发货 言语辱骂威胁
- 哈尔滨新世纪家得乐商贸有限公司松浦店价格欺诈
- 肇源县肇源镇小兵裕德电动车商店消费欺诈,假冒伪劣
- 中国太平保险哈尔滨分公司保险问题
- 深圳市诺德粤通科技有限公司注销ETC事宜
- 黑龙江省金凯利建文化传媒不履行合同
- 齐市新天地房地产公司 龙江银行不给800户居民办房证
- 高先生投诉七台河客运总站强制四岁儿童购买成人车票
- 林先生投诉哈尔滨广发银行违规贷款欺骗消费者
- 500户居民投诉哈尔滨市住建局 城管局不作为 危房私自窗改门
热点新闻 /Hot news
当下时事热点,快速了解
相关推荐 /recommend
相关推荐新闻,立即了解


